斜怎麽拚音(謝怎麽拚音)
- 编辑:5moban.com - 18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文化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文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詩歌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詩歌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將時光倒轉,回溯至遠古,此時我們的先祖,還在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他們身著獸皮,為了填飽肚子而進行圍獵,忽然一道閃電劃過,為大地帶來了一團熾熱的火焰,從此,人類逐漸邁向文明。
歲月倏忽而過,大地上的部落在不斷的遷徙和交融,最終形成了一個個的國度,此後曆經夏、商、周……。在數千年的春秋更替,我們華夏文明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在封建社會結束之後,我們的生活環境、習慣更是以前有了雲泥之別。
我們知道,古詩詞是押韻的,但是很多詩詞讀起來,似乎又沒有那般押韻順口。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普通話的讀音,和古代的發音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今的普通話,是四聲,古代則是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分別對應普通話的四聲。
同時還有一個入聲,現代漢語已經消失,有些地方的方言,依舊保持著入聲字,比如“菊”、“竹”等字,用各位的方言,是不是非常急促且很難歸類到普通話的四聲?
有些人在讀古詩的時候,會將普通話不押韻的韻腳讀作古聲,比如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如果用普通話讀“斜”,讀音則是xi㩯樣便與“家”、“花”不押韻,所以很多人說古代是讀xi㡯𝥈𐩀裏,許多人“恍然大悟”,一副原來如此的樣子這樣倒是押韻了,可古代真的是這個讀音嗎?
若單說一個古代,還是比較籠統,其實古代的音韻變化大概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即上古、中古、今古。像老子的《道德經》、《詩經》等韻文,讀起來似乎和唐詩的押韻不同,因為這些作品是依據上古音韻,上古音韻是從西周到漢末。
而南北朝至晚唐五代的時候,我們能夠發現,這段時期的韻文作品,所押的韻都是差不多的,因為此時屬於中古音。近古可想而知,便是從宋至清了。其實無論是上古,中古亦或是近古,都沒有將斜讀作xi㡧。
拚音是現代漢語產物,古代漢語標注讀音用“反切”法,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斜字是“似嗟切”,大概讀起來是“sia”,這是上古音;在唐代讀音,也就是杜牧用韻的時候,也讀作“sia”,王力《詩詞格律》也有說明,有部分學者認為是讀“zia”、“dzia”,這其中包含著比比較複雜的古代音韻知識,在此不作詳細說明。
到了近古的時候,斜大致發音是“sie”,至於現代,此字的讀音已經變作“xi㩢所以,無論是上古、中古、近古,斜都不讀作“xia”,也不讀作“xi㩢。很多人故作風雅,非要將一些斜讀作古音,其實沒幾個讀對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古代已是雲泥之別,作為普通人,我們無需去研究古代音韻,在普遍使用普通話的社會中,去讀古音,實在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畢竟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若是為了體會詩詞中的音韻之美,那麽單獨將一個字讀作古音,又顯得不倫不類。
眼下學生的考試在即,或許就會遇上關於杜牧《山行》中“斜”讀音的題目,諸如此類課本還有劉禹錫的“烏衣巷口夕陽斜”、龔自珍的“浩蕩離愁白日斜”。所以考試做題時,切不可輕信網絡,應要謹記老師、教科書傳授的讀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