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光孝寺(廣州光孝寺)

我不是佛教徒,但每次外出旅遊,遇上名寺古刹,總會裝模作樣地遊玩一番。但正因為自己不是佛教徒,以至於近在咫尺的一座千年古刹,就被我輕易地忽略掉了。

廣州光孝寺(廣州光孝寺)

光孝寺就坐落在廣州鬧市之中,是廣州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刹。以往給我的印象就是人頭湧湧,香火旺盛。因為不拜佛,以至對裏麵所擁有全廣東最著名的古建築群而一無所知。

從地鐵一號線西門口站C出口步出,沿光孝路向北步行約5分鍾,就可以看到光孝寺的山門。門前廣場寬闊,視野良好。但因需配合疫情的管控工作,設置了不少護欄;由於是平日,再加上疫情之故,香客與遊人都不多。山門乃90年代重修,據說2017年又向南移動七米。為單簷歇山頂建築。山門過後為天王殿,仍然是單簷歇山頂,看其基座與石柱,明顯是古時修建之物。但殿內的佛像卻沒有年代感,估計是後期重修的。沿著中軸線漫步前行,雄闊壯觀的大雄寶殿就在古榕掩映之下赫現眼前。據考,大雄寶殿始建於東晉隆安元年至五年之間,經曆代修葺重建,現主體為清代增擴。大殿氣勢非凡,為重簷歇山頂建築,下簷鬥栱雄大,山簷深遠。既有宋代中原風格,也頗具嶺南特色,再配上翼角簷口曲線及屋脊上的各種脊飾。使大殿既莊嚴穩固,亦不失活潑優雅。

大雄寶殿

脊飾

脊飾

脊飾

在天王殿到大雄寶殿之間的中軸通道兩側,西側是伽藍殿,也是鼓樓,東麵則為地藏殿,同時也是鍾樓。而大雄寶殿的西側是臥佛殿,東側則是供奉泰國贈送的佛像的泰佛殿。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六祖“風幡之辯”的典故。光孝寺也正因為六祖慧能而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大雄寶殿後麵之物,卻是與六祖直接相關聯,那就是著名的瘞發塔了。瘞發塔為宋朝古物。平麵呈八角形,七級,高近八米,仿樓閣式實心磚石塔,塔身每麵辟八個拱形佛龕,龕中有佛像端坐於蓮台之上。最上有葫蘆形塔刹結頂。

瘞發塔

寶塔整體古色古香,四周優雅寧靜。站在塔前,自然而然浮起大師風幡之辯的情景,正入迷之際,突然香風微動,霓裳羽衣,一妙齡女客飄然而至。但見她繞塔三周,然後雙眼輕合,躬身施禮,自帶一股優雅輕靈之氣,實在是清豔脫俗!我連忙眼觀鼻鼻觀心,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大師啊大師,你真是我的偶像啊!果然不是風動,更不是裳動,真的是心動哎!哦哦!捐香油錢,捐!”

急匆匆逃離古塔,後麵就是供奉六祖的祖堂,祖堂又稱作六祖殿,始建於北宋,看基座與結構,現存建築應該至少是清代之物。

鬥拱

由於疫情原因,各個殿宇都不能入內,未能參觀殿內結構以及近距離瞻仰佛容,實屬可惜,隻能夠期待下次再度前往。縱觀整座光孝寺,建築風格基本上都是歇山頂式,是一座建築學上的藝術寶庫。但可惜的是,裏麵的旅遊指引非常不足,例如上麵提到的瘞發塔、還有建於五代時期的鐵塔、建於唐代時期的經幢、還有大雄寶殿前的兩座石塔等等,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文物,但在這些物件旁邊的簡介也隻是寥寥幾筆,或根本沒有作任何介紹。這就導致很多朋友不知其文化內涵以及其價值所在而錯過了。或許因為長期以來,光孝寺一直是以宗教場所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旅遊開發不足,本地的旅行社也是極少推廣這個點,導致很多朋友根本不知道廣州有這樣一塊風水寶地。期望以後能夠得到有關方麵的注意與重視並加以推廣,讓更多的朋友能夠了解並欣賞到這座藝術寶庫。

2022年9月

石塔

鐵塔

經幢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親測:水滴籌不核實貧困 輕鬆籌能通過假資料
茅台原董事長袁仁國被免貴州省政協委員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