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雕塑館介紹?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好玩不?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東方雕塑館,以及東方雕塑館介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好玩不?
- 東方塑像館的石窟是什麽
- 東方塑像館的是什麽?
- 東方塑像館是指哪一個
- 東方塑像館是指什麽?
-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
Q1: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好玩不?
很不錯,非常值得遊玩的地方,麥積山石窟(又名麥積崖,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裏。是中國四大名石窟之一,素有“東方雕塑館”的美譽。196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曆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門票70元。石窟建造在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石窟的形製是中國民族建築的傳統形式,方形、平頂、前壁開門、兩側開龕的房屋建築為崖閣式,龕窟之間都是用架在崖麵上的淩空棧道相連接的。《太平廣記》記載說:“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佛石成費,萬龕千室,雖自人力,疑是神功”,盛讚了麥積山石窟的規模和建造的艱難和程度。
在我國,石窟與石窟造像,絕大多數為佛教文化藝術的體現和遺存,麥積山石窟是其中代表作之一。要問好不好玩? 我隻能說:隻有提前進行一定程度上地了解才能“好玩”,否則去了也僅僅是看過而已。
那應該了解什麽呢?從相關 曆史 背景著手就不錯,比如:我國老百姓為什麽要信佛,為什麽要大量開鑿石窟?麥積山石窟是誰開鑿的,意義何在?
東漢時期,明帝劉莊引入了佛教,還建了座白馬寺,但效果不好。因為佛門重在“苦行”,當時正值東漢盛世,大家吃得飽、睡得香,不覺得生活有多苦,也不想去吃苦,所以沒幾個人信。
到了後來,三國連年征戰,兩晉時期也不太平,隨著鮮卑人南下又有了“五胡亂華”,讓老百姓顛沛流離、苦不堪言。為尋求心理慰藉、減輕苦難帶來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佛教,這是老百姓為什麽要信佛的主要原因。
苦日子總有到頭那一天,當鮮卑人建立了北魏王朝之後,老百姓總算能活下去了,這是因為統治者需要人口、生產來鞏固政權。
還有一個原因:鮮卑人想漢化自己。因為不學習漢文化、不掌握先進生產技術,就不能強盛國力,不漢化就坐不穩江山,所以必須要漢化。
但是,光漢化自己還不夠,畢竟他們來路不正,還需要另一種手段安撫人心。讓老百姓信佛、崇佛,用佛教的“忍辱”教義,來束縛平民思想,同時稀釋儒家的“王道”精神,才是最好的辦法。重點表現在:大量開鑿石窟。
麥積山石窟就是在這樣的 曆史 背景下,開始大量開鑿的,雖然它始建於後秦,但大興於北魏。現在看來,不僅是佛教文化藝術的體現和遺存,更是一千多年前 社會 生態的縮影。
從 曆史 背景著手,聯係相關事件,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再去麥積山,呈現在眼前的就不僅僅是石窟與造像了。所以,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好玩不?我認為:了解的越多,越好玩。
我是去年夏天也就是2018年去的麥積山石窟,說實話真的非常好:
1.麥積山石窟風景優美, 旅遊 資源豐富,設施齊全。
2.交通方便,門票等消費適中, 旅遊 服務到位。
談不上好玩,看一下懸崖絕壁上的石雕,一小時可玩完。出景區賣東西的很多,購轉得一陣。
麥積山石窟因其文化藝術價值具有的不可替代性而為世人所熟知,到甘肅天水 旅遊 的朋友,那是必須打卡的風景勝地。
我是2005年8月帶著女兒從南京去甘肅 旅遊 ,天水是我們 旅遊 的第一站,我們遊覽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麥積山石窟。
上大學時最要好的董同學,老家就是天水的,他特地從蘭州趕回天水陪的我。美麗的風景是存到了電腦的相冊裏,可董同學的友情卻永存在自己的記憶裏。
麥積山位於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麥積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 旅遊 景區,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是絲綢古道黃金 旅遊 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麵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是“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麽,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係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宗教文化方麵以佛教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淨土等內容,通過對佛、菩薩、飛天等形象的塑作,講述了佛本生和佛傳故事,反映了佛教對現實世界的精神啟迪。
建築藝術方麵,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淩空飛架”,層層相疊,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
我記得麥積山石窟的下麵是一個植物園,植物園裏物種豐富,在植物園的終點,有一個小瀑布,上麵有一個塔,雖然不大,但是很雅致,喜歡拍照的朋友可以走到盡頭看看。
到了甘肅天水,除了遊覽麥積山石窟,伏羲廟也是必須要去的。天水市是甘肅第二大城市,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是中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上古時期的伏羲、女媧都降生在天水,故有“羲皇故裏”之稱。
天水的其他 旅遊 景點,如南郭寺 、玉泉觀 、甘穀大象山 、武山水簾洞景區 、秦安縣鳳山景區 、張家川回鄉風情園景區等,有時間也可以去看一看。
2005年到天水 旅遊 時對天水 美食 中印象最深的是漿水麵,也許是因為我比較愛吃麵,是我第一次吃這種酸酸味道的湯麵,所以印象比較深吧。
⠀
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 旅遊 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 旅遊 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 旅遊 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 旅遊 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麵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9月16日起,麥積山石窟景區試行實名製購票,其中窟區每日限售6400張門票。
曾小迪為你解答
好玩!非常好玩!!!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淩空飛架”,層層相疊,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
可以做火車到天水火車站下車,然後搭乘公交車去往麥積山石窟,大約1小時左右到達,購票就可以上山!
沿著縱橫錯落的梯子一路向上,古老的雕塑、雕像都是通過這些梯子搭建在岩壁上的,還有懸空棧道!不怕可以去挑戰一下!!!是 中國最恐怖的八大棧道之一!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文化史,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麵非常有興趣!則非常推薦你去麥積山石窟看看。
非常推薦這裏,感覺以雕塑見長的麥積山石窟在我國四大石窟中保存算是較好的,遭遇關中大地震把棧道破壞免去了人為的破壞。
早期的後秦、北魏雕塑存在許多的無畏印手勢,大概是因為身處亂世中人們需要勇氣去麵對外界的混亂和無常,而後來北宋時期修複的雕塑多了很多當時供養人的形象,菩薩雕塑柳眉丹鳳眼和身上複雜精美的衣飾,完美的表現了北宋時的 時尚 和繁華。
雖然是冬天,天氣很冷,山_上風也大。但是真正登上去還是很震撼的,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全程爬下來也不會覺得累。
麥積山石窟好玩不好玩取決於是否對宗教文化以及古典文化和建築藝術感興趣,因為麥積山石窟不同於其他的 娛樂 場所,不是遊樂園類型的,所以好玩與否取決於個人的興趣愛好。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因山形酷似農家麥垛的形狀,所以取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384年―417年),大興於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時
麥積煙雨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後又有所發展。後經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遂成為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麵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同時也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上,開鑿難度非常大,參觀時需要攀爬棧道,從上往下看,令人膽顫心驚,行動不便或者恐高的人不建議去。
麥積山風景區分為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江(曲溪),街亭溫泉五個景區,其中,以麥積山最為出名。
以上就是我對麥積山石窟的了解,好玩與否,請綜合考慮。
挺壯觀的,去過一次
Q2:東方塑像館的石窟是什麽
東方塑像館的石窟是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麵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麥積山石窟的藝術特點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曆史學家範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麽,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
這裏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係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這裏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麵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麵的圓塑,粘貼在牆麵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Q3:東方塑像館的是什麽?
“東方雕塑館”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石窟的美譽,全稱“東方雕塑陳列館”。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以其壁畫而著名,龍門石窟、雲岡石窟以其石刻聞名,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雕塑獨樹一幟,以石窟多、塑像完美、延續時代長久而被稱為“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裏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麵隻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石窟始建於後秦,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曆代都有不斷開鑿和修繕。現存佛教窟龕194個,泥塑7200餘身,壁畫1300餘平方米。
曆史文化
麥積山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寫的《玉堂閑話》中說:“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裏岡巒,麥積處其半……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杜甫有詩讚曰/野寺殘僧少,山圓細路高,麝香眼石竹,鸚鵡啄金桃。亂石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間晚,百裏見秋毫。”
麥積山石扈是從十六國後秦時期開始營造的。據《梁高僧傳》載,南宋永初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繼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學徒300餘人。西魏時,魏文帝原配皇後乙弗氏在這裏死後,“鑿麥積崖為龕而葬”。
北周保定、天和年問,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隋文帝仁壽四年,秦州使在麥積山頂修建高9.4米的七級寶塔一座,相傳為阿育王8.4萬寶塔之一。至今室塔仍屹立在山頂,不過隻存五級,並係近年重修。
Q4:東方塑像館是指哪一個
“東方塑像館”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石窟的美譽,全稱“東方雕塑陳列館”。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裏處,因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開鑿在山崖峭壁上。
從十六國後秦時開窟造像,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 代、宋、元、明、清,延綿1600多年,現存佛教窟龕190多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7200餘身,壁畫1000多平方米。
擴展資料:
麥積山石窟建造由於曆時十餘個朝代,造像風格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這些造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厘米,係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這些造像雕塑大致分為突出牆麵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麵的圓塑,粘貼在牆麵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石窟由於地處西域通往中原門戶,石窟建造藝術和佛教造像藝術與河西走廊、新疆等地深受西方及印度風格影響相比,有很大區別。天水百裏石窟走廊石窟建造藝術上本土化色彩更為明顯,佛教造像藝術上世俗化風格明顯,這一切都表明西方佛教及其石窟藝術在途經天水時已經自主地吸收並熔鑄了中國本土文化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東方雕塑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甘肅麥積山石窟“東方微笑”穿越千年迷倒眾生
Q5:東方塑像館是指什麽?
“東方雕塑館”是指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裏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麵隻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石窟始建於後秦,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曆代都有不斷開鑿和修繕。現存佛教窟龕194個,泥塑7200餘身,壁畫1300餘平方米。
擴展資料:
麥積山石窟藝術作品上彩不重彩,或者直接用素泥表現佛像質感的獨特手法,是麥積山石窟藝術的另一個重要特點。麥積山石窟現存的絕大多數作品,原來是上過彩的,隻是由於當時的泥塑作品在最初塑像時,便將衣服上的褶皺和身上的肌肉、血管等部位,都用柔和細膩的泥漿充分表現出來。
因此,當原有色彩剝落後,仍顯得質樸素淨,富有雕塑感。部分作品由於泥漿的特殊處理,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現已變得具有明顯的質感,甚至像新塑的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東方雕塑館
Q6:甘肅麥積山導遊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遊,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甘肅麥積山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1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小潘,希望我們一行遊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裏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麵積215平方公裏,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大家現在看麥積山像什麽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裏薈萃著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裏,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崗、龍門著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讚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曆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遊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裏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裏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麵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我們先觀賞到這裏,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精神發揚光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2
各位團友:
大家好!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麥積山。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遊……,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麽順口怎麽叫吧!
其實旅遊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隻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麽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麽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後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裏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隻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麵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鬆,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麵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隻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鬆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曆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麵上的淩空棧道通達。遊人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淩空棧道,不禁驚心動魄。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曆史學家範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麽,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裏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係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裏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麵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麵的圓塑,粘貼在牆麵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麵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麵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複了1300多米的淩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 麥積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達16米,最小者僅為10餘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細致地繪出了圖案。建於七十餘米高的的七佛閣上塑像俊秀,過道頂上殘存的壁畫精美絕倫,其中西端頂部的車馬行人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車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稱國內壁畫構圖之經典之作。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曆史學家範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麽,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裏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係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裏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麵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麵的圓塑,粘貼在牆麵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後來經過十多個朝代的不斷開鑿、重修,遂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勢陡然、獨峰聳立,最初有許多天然岩洞。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曆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由於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稱於世,絕大部分泥塑彩妝。被雕塑家劉開渠譽為“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麵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麥積山經過大規模的加固修整和棧道修複,搖搖欲墜的崖體已經穩定,山上棧道也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曆史。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登遊各個崖閣,隨心所欲地進入各個洞窟,感情奔放地遠眺山下美景。
麥積山高達142米,石窟多淩空鑿於20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有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頂、方塌四麵坡頂、拱楣、穹頂、方楣平頂、方楣覆鬥藻井、方形平頂、圓形小淺龕、盂頂。這些不同類型的窟龕、崖閣,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實物資料。據記載,當年開鑿石窟時,從下堆積木材,達到高處,然後施工,營造一層,木材拆除一層,直到山腳。相傳,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時,就動用人工40萬個。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民謠。就連美國首批遊客在1947年《和平日報》中也稱讚麥積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麥積山石窟,原是一個完整的山體,唐開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帶發生地震,使崖麵中間部分塌毀,整個窟群便分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東崖現存洞窟54個,西崖140個。由於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細鏤,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繪畫。麥積山塑像,主要題材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盡管各代塑像同處一堂,但並不因襲模仿,而是保持著各自的時代特色,係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無論是高達15米的巨像,還是隻有0.3米的小像,都給人以美感。蘇聯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參觀麥積山塑像後,激動地說:“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來是最引人入勝的。它們具有驚人的內心世界,極富表現力的構圖和雄偉的形體。”麥積山塑像有數千身,這裏隻能指出幾件較有代表性的傑作,起“窺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東崖造像,最壯麗的是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裏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充滿著人間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龕間都裝飾著天龍八部的浮塑,麵容獰怪而不醜惡,表現了男性的健美、威嚴、正直、勇猛、堅毅的性格。與上七佛閣緊接的5號窟,名曰“牛兒堂”。中間龕門前有一摩醯首羅天,站在一隻臥著的犢牛身上。這個牛兒,塑造得相當動人:圓圓的眼,頑皮地注視前言,腳雖蟠曲著,卻似乎要躍起的樣子,鬆弛的頸上垂著的皮,也象在動著。不僅身形姿態具備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隻犢牛所具有的稚氣和活潑表現出來了,當地農人非常喜愛,稱為“金蹄銀角的牛娃”。在牛兒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過,長約10米的隧道,門頂刻有:“小有洞天”四個字。相傳在明朝古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個州官,遊麥積山廟會,一時興起,想從七佛閣的擺渡鐵鏈上,用鷂子翻身的縱躍姿勢,遊蕩到牛兒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當他站穩在牛兒堂,定睛向下觀看,隻見懸崖陡立,山穀人群如同螞蟻,頓時頭暈目眩,腿軟抖戰,再也不敢邁步了。眾衙役隻得火速請來一群石匠鑿開了一個小洞,州官才從洞裏爬了過來,至今當地還有“鷂子翻身,牛兒堂”的說法。
麥積山周圍還有幾個引人入勝的風景點。如麥積山後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漢末年,雄居天水自稱西州上將軍隗囂的避署宮。當年的避暑宮,亭台樓閣錯落,曲道回廊相連,琉璃碧瓦瀉翠,紅牆金龍輝映,三簷四簇雕鳳,花影翠竹婆娑,銀練珠璣飛濺。隨著時間的流逝,金碧煥彩的避暑宮早已絕跡,隻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飛瀑、古柏蒼鬆、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異獸尚存,組成處處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觀。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地處甘肅省天水市東南方50公裏的麥積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係的一座孤峰。麥積山石窟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爾後屢有修葺擴建,至公元六世紀末的隋代基本建成,並完整保留至今。區內鬆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車站三十公裏。麥積山山高142米,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裏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麵為懸崖峭壁,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僅二十米,有的高達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石窟中是罕見的。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5
各位遊客們,我是你們導遊XX,本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麥積山石窟。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裏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麵隻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麥積山石窟也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22處申遺點之一,定於2014年在世界遺產大會上表決。它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國家5A級旅遊景區,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館。
山峰的西南麵為懸崖峭壁,石窟就開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中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麵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複了1300多米的淩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所有洞窟。
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麽,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裏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係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裏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麵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麵的圓塑,粘貼在牆麵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麵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同時也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下這個曆史悠久的麥積山石窟吧。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6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在西秦嶺北支脈的東段,總麵積215平方公裏,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其中,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十六國後秦(公元384-417年)時期,始修鑿石窟,後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個朝代,1500多年的開鑿重修,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麥積山石窟有洞窟194個,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餘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麥積山景區有一植物園可供參觀遊覽。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名石窟之一,於一九六一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和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一起於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
甘肅麥積山導遊詞7
各位遊客朋友:
今天我們要去遊覽的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景區。該景區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千米的北道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總麵積215平方千米,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曆史悠久,早在162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寫的《玉堂閑話》中說:"麥積山者,高百丈尋,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據《梁高僧傳》載,南宋7欠初年間,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不久名僧玄高即至,二人共住寺院,有學徒300餘人。西魏時,魏文帝原配皇後乙弗氏在這裏死後,"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曾請庾信為他寫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並序》。隋文帝仁壽四年,秦州使在麥積山頂修建高9.4米的七級寶塔一座,相傳為阿育王84000寶塔之一,至今寶塔仍巍然蛇立在山頂,不過隻存五級,並係近年重修。麥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麥積山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5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6月,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麥積山。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其山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環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這裏鬆柏陰森,橫雲飛渡,煙霧繚繞,碧水長流,"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石龕千室",薈萃後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餘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裏,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一樣,有極其珍貴的藝術寶藏。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岡、龍門著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讚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曆代的一個大雕塑館。"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整體欣賞一下麥積山石窟的建築藝術吧。各位請看,麥積山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淩空飛架,層層相疊,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立體建築群。特別是它的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閣建築獨具特色,雄渾壯麗。洞窟多為佛殿式而無中心柱窟,明顯帶有地方特色。麥積山石窟群中最宏偉、最壯麗的一座建築是第四窟上七佛龕,又稱"散花樓",位於東崖大佛上方,距地麵約八十米,為七間八柱廡殿式結構,高約九米,麵闊三十米,進深八米,分前廊後室兩部分。立柱為八棱大柱,覆蓮瓣形柱礎,建築構件無不精雕細琢,體現了北周時期建築技術的日臻成熟。後室由並列七個四角攢尖式帳形龕組成,帳幔層層重疊,龕內柱、梁等建築構件均以浮雕表現。因而,此窟的建築是全國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模仿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
各位遊客朋友,下麵我們就去遊覽一下萬佛堂和牛兒堂。各位請看,這就是萬佛堂,它是西崖石窟中的第133號碑洞,也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麵密列著幾千尊小佛像,因此稱其為"萬佛堂"。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5號窟,名曰"牛兒堂",中間龕門前有一摩醯首羅天,站在一隻臥著的犢牛身上。這個牛兒,塑造得相當動人:圓圓的眼,頑皮地注視著前方,腳雖盤曲著,卻似乎要躍起的樣子,鬆弛的頸上垂著的皮,也像在動著。不僅身形姿態具備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隻牛模所具有的稚氣和活潑表現出來了,當地農民非常喜愛,稱為"金蹄銀角的牛娃'在牛兒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過、長約10米的隧遒,門頂刻有"小有洞天"四個字。相傳在明朝古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個州官,遊麥積山廟會,一時興起,想從七佛閣的擺渡鐵鏈上,用鷂子翻身的縱躍姿勢,遊蕩到牛兒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當他站穩在牛兒堂,定睛向下觀看時,隻見懸崖陡立,山穀人群如同螞蟻,頓時頭暈目眩,腿軟發抖,再也不敢邁步了。眾衙役隻得火速請來一群石匠鑿開了一個小洞,州官才從洞裏爬了過來,至今當地還有"鸛子翻身牛兒堂"的說法。
關於東方雕塑館和東方雕塑館介紹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東方雕塑館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