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公司自購模式再度開啟。

近日,廣發基金、華泰柏瑞等基金公司陸續官宣認購/申購旗下權益基金,並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

廣發基金認購旗下權益基金

3月1日,廣發基金公告稱,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廣發基金及其高級管理人員、擬任基金經理將共同出資不低於1000萬元認購廣發同遠回報混合基金,並承諾持有1年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廣發同遠回報混合是一隻主動偏股混合基金,於3月3日正式迎來發行,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擬任基金經理馮漢傑主張風險和收益的均衡意識,嚴控淨值回撤,堅守價值投資,關注長期可持續回報。

就在2月22日,華泰柏瑞基金也發布關於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權益基金的公告稱,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自2025年2月21日起在符合基金申購限額政策的情況下(按每交易日申購上限金額)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雲計算產業ETF發起式聯接基金,直至累計投資1000萬元,並承諾持有1年以上。

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雲計算產業ETF發起式聯接基金成立於2023年9月,成立以來累計收益30.68%,年化收益20.07%,位居同類前10%。

基金四季報顯示,截至去年末,該基金份額為3000多萬份,規模不足3700萬元,基金管理人持有份額總數為2608.10萬份,占基金總份額比例為83.43%,發起份額總數1000萬份,占比31.99%。

就在去年10月24日華泰柏瑞基金公告,將運用固有資金2000萬元投資旗下權益基金華泰柏瑞中證A500ETF聯接基金,並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

基金公司積極自購

除了上述公募基金公司,千億級私募景林資產2025年1月23日宣布,基於對中國經濟基本麵和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響應監管政策對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引導,將在30個交易日內斥資1億元自購旗下景林價值基金(含子基金),成為2025年首家官宣自購的私募機構。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年初提出,引導基金公司每年以利潤的約定比例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強化與投資者利益綁定,業內預計,這一政策將推動更多公募機構通過自購傳遞信心,並加速發起式基金的發行。

據Choice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先後32家基金管理人累計自購46次,合計金額7.42億元,其中多為發起式基金出資。其中,華泰資管在1月6日認購2.9億元華泰紫金中債0-3年政金債,為年內最高自購金額;1月22日華泰柏瑞自購華泰柏瑞創業板50ETF3000萬元。

2024年市場先抑後揚,公募基金自購踴躍,全年自購金額達到64.52億元,接近2021年自購金額最高紀錄。

另據Choice統計,共有130多家公募基金實施了自購行為,累計申購次數超1萬次,其中17家基金公司自購超10億元。

具體到公司層麵,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頭部基金公司自購金額較高,均超12億元,廣發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司年內自購金額均超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