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色彩照進百年曆史⑩|援越抗美老兵戰火中綻放的鐵血青春
作者:台东县 来源:伊春市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7-04 17:15:43 评论数:
來源:紅網-時刻新聞
編者按:圖片是凝固的曆史,一張張的圖片訴說著歲月變遷的故事,為隆重慶祝建黨百年,頌揚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紅網時刻特別策劃《讓色彩照進百年曆史》專欄,通過AI修複,清晰再現彩色曆史瞬間,還原一個全彩的曆史。今天推出第十篇“戰火英雄”。
紅網時刻記者 李慧 張必聞 秦樓 通訊員 範蘭英 長沙報道
這是一個裝滿了榮耀故事的盒子,幾本紅殼麵的《立功受獎證書》,夾著一張泛黃褶皺的英文獎狀,整齊地碼放在盒子裏,兩枚散發著光芒的軍功章靜靜地躺著,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戰火中燃燒的歲月。


1963年範仁義在北京軍區高射炮兵部隊警衛連站崗留念。


1969年參戰歸來英雄代表合影圖,第一排左一為範仁義。
範仁義出生在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1944年,當日本侵略軍侵略他的家鄉湖南長沙寧鄉縣(今寧鄉市)時。為了逃命,範仁義的母親不得已把剛出生1個月的範仁義藏在滿是荊棘的墳圈內,範仁義的頭被尖刺挫傷,血流一地,後雖經家人找回但至今頭上還留下一個深深的傷疤。
這道傷疤讓範仁義立誌長大一定要當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家衛國。1963年,範仁義在湖北荊州應征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北京軍區空軍高射炮兵部隊八師師部警衛連服役。


1969年範仁義(第二排右一)參觀北京軍區導彈基地。
血書請戰 援越抗美
1965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越南南方峴港,越南戰爭就此開始了,範仁義加入了援越抗美隊伍中。
範仁義和八師師部警衛連130名戰士們忠於黨、忠於人民、保衛祖國,每個人咬破自己的手指寫下“抗美援越,請求到一線戰場打擊敵人”的血書向首長請戰,要求下放至最前沿的基層陣地,消滅敵人。
女兒範蘭英介紹,經批準父親被分配至空軍高射炮兵部隊八師23團4連做高射二級炮手,負責監控敵機配合主炮手開炮等任務。馬上要出國援越抗美了,作為共產黨員父親出國前把自己存下的唯一積蓄120元(當時每月隻有6元津貼工資)用紙包好,上麵寫著“如果我犧牲了,請交給黨,作為我最後一次的黨費”。
鐵血年華 殘酷戰爭
部隊到達中越邊界的諒山,在諒山有一座鐵路橋——諒山大橋是當時中國至越南首府河內唯一的一座鐵路橋,中蘇的援戰戰略物資大部分都是通過這座大橋運輸至越南前線,是重要的戰略樞紐。
範仁義回憶,1965年9月某一天淩晨5點左右,防空警報突然拉響,約150架美軍F-4“鬼怪”轟炸敵機對我方防區諒山大橋段狂轟濫炸。為了保衛涼山鐵路大橋這條運輸主動脈,在這危急的時刻,23團4連的戰士們高喊“人在陣地在,祖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對在空中盤旋的敵機予以猛烈還擊。
範仁義說,戰士們以集火近戰的方法,耐心捕捉戰機與敵機展開搏鬥“8000米,6000米,4000米,3000米,打!”命令一出,全連的8門高射炮炮彈齊發,一舉將敵機擊落,先後打退了12次敵機的輪番進攻。


1969年參戰歸來參觀上海,第一排正中間為範仁義。

1985年範仁義的部隊軍官幹部工作證。
激戰正酣時,兩架敵機突然向範仁義前後兩個高炮掩體及保衛目標投下了4枚2000磅重的炸彈,炸彈瞬間爆炸,炸出幾米深大水塘一樣麵積的大坑,地表幾米深的泥土瞬間被翻了起來,把人埋在裏麵。高炮連長及多名戰士當場犧牲,同時多名戰友被子母彈彈片擊傷,範仁義右手也被彈片爆破,陣地內硝煙滾滾,烈火彌漫。
附近的友鄰部隊奮不顧身參與救援,救援的戰士顧不上拿任何工具用手刨開土層跟時間賽跑救自己的戰友。手刨破了皮,刨出了血,那些被掩埋的戰友還是犧牲了,地麵上一片血肉模糊,鮮血染紅了山頭。
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英勇奮戰捍衛著祖國的尊嚴。因戰士們英勇無畏的戰鬥,保衛諒山鐵路大橋主幹線,援越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越南主戰場。1969年,這支英雄的部隊才凱旋回國。
鏈接:
本文來自【紅網-時刻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