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小兵:呼籲盡快製定財政法|劉小兵|財政法|財政_新浪新聞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劉小兵:呼籲盡快製定財政法
來源:法製晚報觀海解局微信號
法製晚報ⷧ法新聞(記者 李洪鵬)政府的錢花在哪兒了、怎麽花?10年間,中國財政透明度又有如何變化?又該如何提升政府財政的透明度?
日前,法製晚報ⷧ法新聞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第十三屆中央委員、著名財政學家、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
已經連續9年撰寫《省級財政透明報告》的劉小兵代表指出,透明度已由22%增至43%,翻了近一倍,進步蠻大,同時還有較大改進空間。
作為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呼籲盡快製定財政法,以求所有政府財政活動都納入法治軌道。
談議案內容:呼籲製定財政法
看法新聞:今年上會帶來了什麽建議?
劉小兵:關於盡快製訂財政法的議案,這是我們學校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的一個課題,大概從2016年開始啟動。
看法新聞:為何要提出這份建議?
劉小兵:主要是希望中國所有政府財政活動,所有的公共資金都納入法治軌道,有一個基本的上位法進行規範。我們目前沒有這種上位法,政府的許多財政活動在法律上都是空白,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包括無序擴大、擠壓市場,還容易導致腐敗發生。
法律,實際上就是經過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以後所形成的一種規則。如果政府按照這些路徑去做的話,應該效果最好。
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三中全會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如果這個基礎支柱沒有法律保護,就不是很可靠,這是我們提這個議案的理由。
看法新聞:這份建議都有哪些內容?
劉小兵:我們列舉了哪些領域有法律缺失。首先,如今有預算法,要求所有收支都必須納入預算,但實際上現在還有很多公共資金並沒有調控到預算,比如住房公積金、國有企業的資產等等。
其次,即使納入預算法,很多資金的收和支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比如土地出讓金怎麽收、按什麽標準來收、怎麽支,沒有法律規定。
再次,如今的預算隻講政府收支,沒有把存量資本納入進去。其實這麽多年下來,財政累積了一大塊政府資產。
最後,具體到政府的支出,每一筆錢的規範如今隻有一個財政工作條例而已。
談透明度變化:九年翻了將近一倍
看法新聞:您的團隊發布《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報告》,至今已近十個年頭。據您觀察,財政透明度有什麽變化嗎?
劉小兵:變的地方從兩個方麵來說,首先是宏觀的角度。2009的全國財政平均透明度隻有22%,到2017年增長到大概43%。九年翻了將近一倍,所以從總體上來講,進步還是蠻大的。
從微觀上來看,31個省份之間也有一些變化。隻是沒有規律,有些省份今年好,明年不好,反正就是此起彼伏,得不出來“經濟發達地區透明度就一定高,經濟落後地方透明度就一定不高”的結論。
總體上來講,財政信息公開的意識有所進步,從最早期保密意識特別強到初步淡化,再到如今認可公開。所以,在接受我們調查的時候,地方的態度也有很大的改觀,由原來的不配合或者懷疑,到現在比較積極地響應。
當然,財政公開的程度還有較大改進空間。比如總概的數據願意公開,細分的數據不願意公開,越細的數據越不願意公開。按照現在的信息,公眾還無法完整地參與監督,因為知情的程度還不高。
看法新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麽?
劉小兵:原因很多,首先因為起點低,不可能一下子達到理想的狀態。其次,我們的法律有欠缺,比如2014年修定的預算法,對預算信息公開的要求還不是很高,
再次,盡管很多地方態度、意識都在改變,但還是有顧慮,保密的意識有點根深蒂固。我國有保密法,但在信息公開方麵,有的隻是暫行條例,效力沒有保密法高。這就致使很多部門在麵對財政信息公開時,經常會說按照保密法來做。
看法新聞: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省級財政透明度差距在哪兒?
劉小兵:從2009年開始做這個項目,我們就去過香港地區,以及日本等地,發現他們公開得比較細,甚至包括具體的一些會計科目。比如說招待費,包括請誰吃、幾個人吃,數據非常多、非常細,且都在網上公開。
隻是按照我們目前政府會計核算的方式,這些信息是不反映的,因為收支分類科目還不是很完善,沒有全麵反映政府的所有活動。
談新當選代表:第一年主要是學習
看法新聞:今年還有其他議案提交嗎?
劉小兵:其他方麵想談一下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目前,我國的收支分類科目,不管是功能分類還是經濟性質分類,還不能全麵細致地反映政府的所作所為。
比如說教育支出,下麵相應的有很多款,每一款下麵又有十幾二十個項,但它們是不是能夠反映所有可能發生的行為呢?不一定,結果很可能就是大量的數據堆在一個地方,即其他支出。
現在的政府收支科目沒有完全反映政府在做什麽,導致做了事後,找不到地方記帳,隻好塞到其他裏麵去了。這次想提一下能不能徹底地修訂一下我國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
看法新聞:作為新選人大代表,您有什麽感受?
劉小兵:第一年,我更多的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然後結合我的專業做好自己的工作,發揮自己職責範圍內應該發揮的一些作用。
代表速覽
劉小兵:民革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著名財政學家,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他還是《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項目組長,2009年啟動,每年一本,以中國31個省的本級預決算信息為調查對象,重點考察各省的信息公開程度,對各省的信息透明程度進行評估和比較分析。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玉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