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17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家譜格式,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家譜格式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族譜家譜格式是什麽?
- 2、家譜標準格式
- 3、家譜格式樣本是怎樣的?
- 4、一部家譜的標準格式
族譜家譜格式是什麽?
家譜族譜格式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蘇式、歐式、牒記式、和寶塔式。
1、蘇式家譜格式
蘇氏家譜格式,通常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蘇式世係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係。
2、歐式家譜格式
歐式家譜格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3、牒記式家譜格式
牒記式家譜格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係,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係。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係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4、寶塔式家譜格式
顧名思義,寶塔式家譜格式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采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係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家譜標準格式
中國家譜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國的為主,約占全部數量的將近90%。就這部分現存家譜來看,盡管其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範圍有大有小,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修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統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各項: 1.譜名 一般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也有的稱為譜傳、真譜、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典、世牒、世恩錄、故譜、族譜圖、族係、族講、石譜、世家、私譜、本書、大同譜、鄉賢錄、傳芳集、家傳簿、先德傳、係譜、譜誌略、家譜匯編、家模匯編等,可謂名目繁多。 2.譜序 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3.譜例 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幹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4.譜論 許多家譜都專門辟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5.恩榮錄 主要內容為曆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禦諡文、禦製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讚、遺像 祖先及家族中曆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一般為正麵是遺像,背麵是像讚。 7.姓氏源流 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係,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曆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係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規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製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 、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9.祠堂 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曆史,介紹祠堂的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10.五服圖 又稱服製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製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係而穿著的一種服飾。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與死者的親疏遠近關係,同時又表明與死者同有關係的生者與生者之間的遠近親疏關係,所以不僅在執行喪禮時要涉及到,而且在執行宗族、家族事務及執行法律時也必須涉及,所以家譜中一般都載有五服圖。 11.世係 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係圖、世係考、世係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誌的最明顯的標誌。世係表除歐陽修、蘇洵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產品。(2)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跡,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12.傳記 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行實、事狀、誌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誌、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方行可書”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的事跡和傳記資料。 13.譜係本記 也稱作世序、世係錄、先世考等,主要內容與世係部分大致相同,記載本族成員的簡況即本人名諱、父名諱、排行、字號、生卒年月、壽數等。 14.族產 記錄家族、宗族的集體財產如祀田、墳地、義莊、學田、義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據文約 專門登載與記錄和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管理製度以及宗族、家族內部關於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書及契約。 16.墳塋 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跡錄 記載與本族或族中成員有關的山水橋梁、亭台堂舍、庵寺書院等。 18.任宦記 記載族中成員曆代官宦名人事跡,其內容與傳記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曆、科第、政績、功勳、著作、學說等。 19.年譜 是按照年、月、日專門記載一個人生平事跡的一種體裁。 20.藝文 收錄家族、宗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輩譜 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22.領譜字號 中國古代家譜修好後,在派發給族中成員前,對每部譜都編以號碼。 23.續後篇 或稱餘慶錄。指家譜修完後,專門留空白紙數頁,留待後世子孫續,以示綿延不絕。 24.纂修、捐資人名 家譜的纂修或續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且須動員全族成員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譜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譜也許不可能將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世係圖、傳記、家規、藝文、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任借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曆史淵源、遷徙情況、曆代英賢等保存下來,並流傳後世。 其實一部完整的家譜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書。通過這部家譜,我們可以了解到該家族的曆史沿革,世係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婚姻狀況,該家放成員在科第、官職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該有族的經濟情況和喪葬、禮典、家規、家法等典章製度等。而家譜也正是將這些內容以書、圖、誌、表、史的形式記錄下來,從為可與正史與方誌並列的又一文史寶庫。
家譜格式樣本是怎樣的?
1、歐陽修式家譜格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可有一些生平記述,主要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績等。
2、蘇洵式家譜格式又稱垂珠體式,其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線串聯,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天係。
3、寶塔式采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係不清,會為寫潛、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4、不用橫豎起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係,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係。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係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一部家譜的標準格式
轉自國學網: 一部家譜的標準格式是怎樣的?
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24項:
⠠⠠1.譜名。一般稱為族譜、家譜、家乘、家誌、家傳、通譜、統譜、譜錄、譜牒、世牒、世譜、世家、世典、宗譜、支譜、房譜、祖譜、故譜、合譜、譜傳、真譜、私譜、本書、族係、族講、石譜、係譜等,也有的稱為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恩錄、族譜圖、大同譜、大成譜、聯宗譜、先賢錄、傳芳集、家傳薄、先德傳、譜誌略、家譜匯編、家模匯編、源流大典等,是以記載父係家族世係、人物事跡為中心的曆史圖籍。
⠠⠠2.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3.譜例。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
⠠⠠4.譜論。許多家譜都專門辟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5.恩榮錄。主要內容為曆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禦諡文、禦製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遺像、像讚。祖先及家族中曆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一般為正麵是遺像,背麵是像讚。
⠠⠠7.姓氏源流考。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係,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曆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係、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規族約。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製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9.祠堂。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曆史,介紹祠堂的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10.五服圖。又稱服製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製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係而穿著的一種服飾。
⠠⠠11.世係考。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係圖、世係考、世係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誌的最明顯的標誌。世係表除歐陽修、蘇洵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產品。(2)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跡,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12.傳記。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行實、事狀、誌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誌、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方行可書”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的事跡和傳記資料。
⠠⠠13.譜係本記。也稱作世序、世係錄、先世考等,主要內容與世係部分大致相同,記載本族成員的簡況即本人名諱、父名諱、排行、字號、生卒年月、壽數等。
⠠⠠14.族產。記錄家族、宗族的集體財產,如祀田、墳地、義莊、學田、義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據文約。專門登載與記錄和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管理製度以及宗族、家族內部關於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書及契約。
⠠⠠16.墳塋。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跡錄。記載與本族或族中成員有關的山水橋梁、亭台堂舍、庵寺書院等。
⠠⠠18.任宦記。記載族中成員曆代官宦名人事跡,其內容與傳記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曆、科第、政績、功勳、著作、學說等。
⠠⠠19.年譜。是按照年、月、日專門記載一個人生平事跡的一種體裁。
⠠⠠20.藝文。收錄家族、宗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輩譜。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22.領譜字號。中國古代家譜修好後,在派發給族中成員前,對每部譜都編以號碼。
⠠⠠23.續後篇(長生普、餘慶錄)。指家譜修完後,專門留空白紙數頁,留待後世子孫續,以示綿延不絕。
⠠⠠24.纂修、捐資人名。家譜的纂修或續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且須動員全族成員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譜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譜也許不可能將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世係圖、傳記、家規、藝文、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憑借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曆史淵源、遷徙情況、曆代英賢等保存下來,並流傳後世。
⠠⠠一部完整的家譜,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書。通過這部家譜,我們可以了解到該家族的曆史沿革、世係繁衍、人口變化、居地變遷、婚姻狀況,該家放成員在科第、官職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該家族的經濟情況和喪葬、禮典、家規、家法等典章製度等。而家譜也正是將這些內容以書、圖、誌、表、史的形式記錄下來,是與正史與方誌並列的三大文史寶庫,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
以上就是家譜格式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发表评论